查看原文
其他

想让师生真正拥抱阅读,校长必须率先伏案读书 | 关注

奚亚英 人民教育 2021-09-21


民小编说


闯过了事物繁杂的九月,一切工作进入正轨,十月是属于阅读的季节。作为校长,您最近在读什么书呢?与阅读有关的话题,与年龄无关,与具体的工作无关,只在于您的心态。当一位校长爱上读书,一所学校也就有了书香,教师和学生也就有了“文气”。


今天,我们与您分享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奚亚英校长的阅读心语:如果学校只能精心设计一个地方,那一定是图书馆;如果教育只能够选择做好一件事,那一定是阅读;如果校长一定要确立一种责任与使命,那一定是引导阅读、推动阅读……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似乎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瞬息万变的发展潮流中,我们每个人都试图在给自己安一方栖身的净土,不为逃避,只为更好地融入“变化”,以获取一种内在的慰藉来实现更辽阔的生命意义。我们一直在寻觅,似乎它还离我们很远,但又好像近在咫尺,在博尔赫斯看来,在人间,它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1

关于“未来”

一个遥远而现实的问题


“未来”是什么?在我看来:是无数种不可能的“可能”。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叫做“未来”的模样;每一所学校在它诞生之际便面临着更新迭代的挑战。当我们畅想“教育未来”时候,你会发现:屏读、众筹、知化、迭代、重混、群智发展、混合式学习……一系列新生的概念词在不断地清晰化、不断地成为现实。


就在今天,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信息大潮速生速朽,学校再也无法驻足抱旧,所有的技术也不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们无限的、如同潮涌般进入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教育正经历着变革,有些场景已经到来,有些正在赶来。这就意味着学校教育的供给侧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并且因势利导不断地改造和升级现有的服务形态,更加精准的定位服务需求。


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中预言:未来的学校会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也就意味着:学校的概念会被学习社区的概念所取代,学习中心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相反,将会成为“环岛”——从联系和交往上的偶发性变成交互性、经常性、规律性。



在这样的“环岛”中,知识的垄断和分界被打破,教育的边界将变得模糊,学校的围墙将不再存在,学习本身将融入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所以,未来有这样的一种力量:它有无数种“可能”;它有无数种不可能的“可能”;它有无数种可能的“不可能”……但无论是“可能”还是“不可能”,我想说的是“未来已来,而你在哪?”


2

关于“阅读”

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武汉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当天,一张关于读书的照片打破了我们对于患者的刻板想象:在这个生死场里,不仅仅有悲欢离合,更有求知若渴。一位男子在嘈杂又陌生的环境里,却安之若素,静静看书。令我们为之感慨的是:书籍这座避难所,不论你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都会伴随你始终,成为你真正的精神支柱。


现实告诉我们:读书不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整个世界,但是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




博尔赫斯说:在人类浩繁的工具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无疑是书……它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确实,阅读,有时候不仅仅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它更是我们想象的延伸、生活的延伸、生命的延伸。阅读中,我们与天地对话、与自然对话、与灵识对话、与先哲对话、与生命对话。不断地遇见可能,遇见思想,遇见未来……


当然,不同的人,不同的阅历和价值观,也带来了不同的阅读境界。清代文学家张潮以“望月”为喻,阐述了人生不同时期读书的妙处;在国学大师王国维眼中凝练出了“读书三境界”;冯骥才在《摸书》一文中更是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就是摸一摸都会感觉很美,很满足”……


而我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境遇,读书都自成境界(“三境界”):第一,书到用时方恨少;第二,书山有路勤为径;第三,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我看来,有书的地方就有曼妙的风景。阅读的境界随着我们对书的理解而不断地在升华,也许我们可以手中无书,但绝对不妨碍我们心“阅”诚服的豁然。


3

关于“校长引领”

在“阅读”与“未来”之间架起桥梁


有人问学者:如果教育只能做好一件事,你会选择做什么?学者沉思了片刻,语重心长地说道:阅读,全部指向阅读。也有人曾经问我:如果校长也只能做好一件事,你会选择做什么?当时,我几乎是毫无思考、脱口而出:引导阅读!


关于学校阅读的主张,苏霍姆林斯基曾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比如“阅读是学生发展心智的主要方法”,“阅读是坚强学生负担的主要途径”……踏上校长岗位,一方面我始终有一种知识恐慌,不断地以阅读来为自己充实能量,庆幸的是,在这一个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书友,比如朱永新教授、王腊美书记等等;另一方面,我想尽各种方法来促进教师的阅读、学生的阅读。


我想:当我们发现一所学校的师生能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之中时,无可厚非,这一定是一所能够推动师生终生学习的好学校。我始终这么坚信着,也始终这么在践行着。


无论是从事一线教学,还是走向行政管理,我始终相信:热爱阅读的人生一定有未来。我们不断地在开拓自己的“心智土壤”,而阅读恰恰就是在培植自己的思维与表达、想象与创造、思考与理解、深度与辽阔……


有人曾向我感慨:我都四十大几了……我都五十好几了……我都快要退休了……我都做到校长了……还要学习的啊?我想:发出这样的感慨本身是没有错误,只是在迟疑中选择了一种不恰当的人生坐标。青春本身与年龄无关,与心态有关:一种紧跟时代,常更常新,乐学想学的心态。


成尚荣先生说:与阅读有关的话题,都与年龄无关,只要愿意,现在才是开始。有时候,我们发现:所谓“起点”并无确定,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任何一个时刻都能成为起点。生命就是被一个个起点串联起来,一直向远方延展。


成尚荣先生又说:花甲之年之后,我才开始明晰,又一个起点开始了,真正的起点开始了。这个点,就是退休时,我在心里默默地说的:我不能太落后。不能太落后,就必须把过去的办公桌,换成今天家里的那张书桌,书桌告诉我,走了那么久,坐在书桌前,才正是开始。


把办公桌变成书桌,并让书桌变得更大些!这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对于人生起点的重新定位,我想伏案书桌一定比伏案办公桌更容易“做梦”,更容易产生“灵感”,这也就离梦想也或许更近一些。因为书桌的生命永远没有“退休”的概念,反而能够活出更加精彩的、与众不同的生命期待!


当然,就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形成更多的追问:书桌放哪里?书桌上放哪些书?如何让书桌变得更大些?学校里,那些无处安放的“书桌”究竟怎么了……其实,这些问题的本质指向都在于校长的决策。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有书桌的校长定能带动一群有书桌的老师;一个爱书桌的校长定能把学校变成图书馆的样子。



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世界潮流正以各种方式分割着每个人仅有的注意力。学校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多买几张“书桌”!教育的未来又将驶向何方?我的回答是:让集聚的“书桌”变成图书馆、阅览室!如何才能真正推动师生自发的、自觉的、自信的去拥抱阅读?我的回答是:校长率先垂范,伏案读书!我这就是“书桌”之于“学校”,“阅读”之于“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吧!


当然,意义有不同的深度,价值有不同的高度。但值得关注的是:书桌没有统一的高度,阅读更没有统一的深度。而我们定义的意义与价值,全在于我们自己的认同与努力。但是,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当你开始认同了,你的速度会改变你的深度;当你开始努力了,你的进度会推进你的高度。


所以,我始终在朝着这个意义和价值而不断努力——挖掘阅读的基础生存动力(基础动力);开发阅读的精神生活动力(精神消费);形成阅读的发展理性动力(理性发展)。我曾和老师分享过我自己的“三类阅读法”:


第一,坚持为己阅读。


进行一些专业性阅读:围绕自己的现阶段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在专业方面进行计划性提升,可以选择一些教育学原理、学科教学论、儿童心理学、课程论通识等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专业书籍进行阅读。


进行一些问题性阅读:问题即课题。做一个会反思的人,通过梳理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立足实际,展开研究,借助各种资源寻找解决方方案。


进行一些经验性阅读:这堂课该如何备得更好?遇到这些环节该如何处理?学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我该怎么办?做一个有心人,从专家的书籍中、名师的讲座里,寻找前人的经验与路径,这样也有助于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提升。


第二,尝试天天阅读。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你可能也有同样的经历,感觉自己读过的书籍、看过的文字、学过的技能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被忘却了。其实不然,它们一直都存在着,在气质里、谈吐间、情怀中,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点滴中。总而言之,热爱阅读的人不一定是拥有物质上的富足,但一定是精神上的富有者。


第三,能够随性阅读。阅读本身是一个循环上升,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借由阅读,我们可以越发清晰地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乌托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阅读内容应该是宽泛的,才能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分享。还记得诗人海子吗?——“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同样,作为老师的我们,从明天起,关注社会与自然;从明天起,关心科技与人文;从明天起,关心诗意与逻辑……


除了这些,就学校建设而言,我们以“书香校园”的整体设计为依托,通过阅读认知中心的立体建构,阅读学习中心的整体设计、阅读体验中心的物型打造。从时间到空间,从向度到维度,从平面到立体,从线上到线下,从个体到群体……让校园成为时时“悦读”的生活岛、处处“悦读”的课程场、人人约读的交流圈、技术阅读的研究园。


不仅如此,我们还逐渐地转向在文化、课程、流程,以及学习方式上着力,帮助师生兴致勃勃地去扎根在文化与智慧的“肌理”中,尽情地阅读,并努力、用力、奋力地去拓印这份“肌理”所呈现出来的教育品质,从而也让自己的人生从此无比生动、无比深邃、无比蓬勃……


所以我想:如果学校只能精心设计一个地方,那一定是图书馆;如果教育只能够选择做好一件事,那一定是阅读;如果校长一定要确立一种责任与使命,那一定是引导阅读、推动阅读。面对当下这样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个行动“责任在我”,而且“责无旁贷”!



文章来源 | “校长会”、“名校长工作室”微信公号

作者| 奚亚英,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微信编辑 | 魏倩

推荐阅读


新刊速递 |张桂梅的信仰故事、山东寿光终身教育体系、用好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第十七期杂志亮点来了!
如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教育部负责人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答记者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三部门重磅发文:在全国开展拖欠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等问题摸查工作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